八月的沂南鼎和网,蝉鸣裹挟着燥热掠过卧龙教育小镇的工地。褪色的"鲁南教育新标杆"横幅在未完工的钢筋骨架间摇晃,曾经机器轰鸣的建设现场,如今只剩野草在碎砖间生长。这个曾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、总投资12亿元的县级重点项目,自2020年启动以来,历经"极速审批"的光环、"假外资"的迷雾与2000万政府担保的风险,最终沦为荒草丛生的烂尾工程,留下的是农民工讨薪无门、纳税人买单的困局。
"拿地即开工"背后的风险盲区
2020年6月,沂南县政府官网高调公布卧龙教育小镇规划:占地200亩,瞄准"鲁南教育新标杆",由山东鸿翔公司开发。次年5月,项目因"拿地即开工"的极速审批引发关注——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多部门成立推进小组,提供"店小二式"服务,一次性发放六证,审批时间压缩40余天,被树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。
但"速度"背后暗藏隐忧。"重点招商"的光环下鼎和网,当地建筑、建材企业纷纷垫资入场。"看到政府背书,大家都觉得有兜底,放心垫钱。"一位参与施工的承包商回忆。更关键的是,洽谈与施工中,地方政府"不会让项目出事"的暗示或模糊承诺,让企业放松了对开发商资金链的警惕。而本应严格评估的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》,是否流于形式?对开发商资金实力、还款能力的穿透式分析是否缺位?这些问题至今未解。
展开剩余59%空壳外资与政府担保:监管链条的多重失灵
项目烂尾后,资本游戏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。鸿翔公司宣称的"外资背景",实为香港注册的"佳贸国际"——这家注册资本仅100港元(约92元人民币)的公司,被律师直指为"教科书级假外资空壳",利用跨境监管难度掩盖实控人真实背景。
更具风险的是,鸿翔公司获得地方国企智圣融资担保公司2000万元的政府性担保。这意味着,当企业无力偿债时,公共财政将直接面临损失。"用政府信用为资质存疑的企业担保,决策是否审慎?"财政研究人士的质疑直指监管漏洞。更讽刺的是,2024年4月债务危机爆发前,鸿翔公司突然减资:注册资本从1.85亿骤降至4000万,外资股东持股比例从21.62%飙升至95%。"这是典型的转移风险、逃废债操作。"律师指出,但如此重大的股权变动,监管部门为何未及时预警?
烂尾之后:责任甩锅与民生之痛
如今,项目烂尾、债务高企,政府部门却与前期的高调站台形成鲜明对比。讨薪农民工拿着法院执行裁定书却无法兑现,砖埠镇政府325万、智圣担保2000万的代偿最终仍需纳税人买单。"前期招商热情,后期甩手不管,政企关系与利益输送的质疑声不断。"当地居民叹道。
从"教育新标杆"到"烂尾废墟",卧龙教育小镇的教训直指重大项目决策的三大痛点:极速审批不能逾越风险底线,"拿地即开工"需配套严格评估;"假外资"穿透监管亟待加强,境外股东"无法核实"的困境必须破解;政府担保需严控边界,公共信用绝不能为市场投机背书。
工地的围挡上鼎和网,"打造教育文旅新地标"的字迹已被风雨侵蚀,讨薪农民工仍在等待答案。当教育沦为拿地噱头、地产成为真实目的,每个"绿灯"决策都在叩问:下一个被"买单"的,又会是谁?
发布于:山东省点点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